湿气重,百病生同仁堂大夫教您如何去湿气
北京扁平疣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7.html 湿气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湿气重有内湿和外湿之分。而此处的外湿即为自然界湿气太胜,侵袭人体,由于湿为阴邪易袭阳位其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时会有头痛如裹困重等感觉,又因其重浊粘腻往往伴有肢体困重麻木的感觉。 另外脾喜燥恶湿,易被湿邪所困,出现脾虚生内湿的症状。例如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纳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或口中粘腻等。观其舌苔厚腻,察其脉象濡临床间夹其他征象,都表现出湿气重的症状体征。 湿气重的表现 湿气重的表现可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种。上焦湿气重可表现为咳嗽,痰多,痰质稀色白,口黏,面部油腻,眼皮水肿等。中焦湿气较重可表现为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胃中可听到水声嘈杂、大便质黏等。下焦湿气重可有小便量多浑浊、下肢水肿、皮色润泽等表现。 根据湿气位置的不同,可分别选用燥湿化痰、健脾除湿、清利湿气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有湿 湿气重的表现从中医角度,脾是主湿的,如果体内出现湿气,多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运化水湿的功能不足,水湿停留在体内,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所以归结起来还是以身体的重浊、疲乏、无力,然后饮食没有食欲为主,另外大便黏稠,也是它最主要的表现。 湿气重的具体表现如下: 1 湿邪的特点是重浊黏腻,不容易被清理。引起湿邪的原因是外感外湿。即在长夏季节,雨水比较多,外湿比较重,此时也会影响到身体。因脾是主肌肉四肢,脾虚湿邪又比较重浊,其黏腻在体内,所以最明显的表现是乏力,不愿意动,懒得动。 2 影响食欲,患者没有食欲、不想吃饭,进食后不易消化;大便不畅且粪便黏腻不容易冲走。 3 除消化道以外的症状。比如皮肤病,包括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甚至在临床当中湿气重的人还会容易出现血管粘稠度高的情况,例如痛风、高脂血症。鼻炎的病人,很多也是由于湿气重的原因。 4 出现嗜睡,肌肉酸痛。 5 天气潮湿时会出现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是湿热内蕴导致的症状。 6 女性湿气重,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色白或色黄、容易发生妇科炎症。月经后期,出现皮肤爱出油,面色发黄,头发爱出油,毛孔粗大,眼袋大等症状。 7 舌苔比较厚,黄腻或者是白腻,体现出有湿热或寒湿等。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导致伤阴了。 日常生活中如何调理祛湿 要做到清淡饮食,不能吃太多油腻以及甜腻的食品。比如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等,而且要规律饮食。 要适当的户外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而且排汗有利于湿气的去除。 少吃寒性的蔬菜和水果,寒性的食物会影响到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用药膳进行调治效果也不错。例如在粥中放薏苡仁,还有白扁豆、地肤子等;平时可以根据体质选择用茵陈、茯苓、陈皮、荷叶、赤小豆,薏米,茯苓,山药,黄芪,白术煮水喝。如果出现食欲不振、身体羸瘦的情况可以用黄芪、薏米、红豆、山药一起煮水服用;出现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的情况可以用山药、薏米、红豆、芡实煮水服用;出现皮癣、湿疹,还有泌尿系感染的情况可选择地肤子、茵陈、荷叶等煮水服用。以上都可以很好地祛除体内湿气。 点揉承山穴、丰隆穴。每次2分钟,一天5到10次。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这个阶段注意避免长时间空调和冷饮。 ?如何用药物或者非药物手段进行祛湿调理? 辨证准确才能够起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湿邪为病常有内湿和外湿之分,患病的体质又有虚实强弱的不同,湿邪的部位又有表里上下的区别,因此对于祛湿选用什么药物要结合湿邪所侵犯的部位,以及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来综合评估。 湿邪侵袭人体肌表、肌肉、筋脉所致的湿痹证,采取拔罐、针灸理疗的方法和中药汤剂,常用的中药汤剂为薏苡仁汤加减,除湿通络,祛风除寒。 湿邪侵袭人体的部位在外、在上者、在肌表者可以从表微汗而解,如九味羌活丸。温滞于脾胃而出现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干呕、肢体沉重、倦怠、舌苔白腻者可以选用平胃散以燥湿运脾。患者湿气重可以选择吃中药方剂进行调治,比较常见的有参苓白术散,如果在夏天患者暑湿过重,可以考虑茵陈汤、六一散进行调治。 中医对于湿气重的患者有非常多的中药方剂,但需要在医生辨证下合理应用,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湿气重,则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大家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达到益气健脾、健脾和胃、行气化湿的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xz/16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曾经的ldquo极品野菜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