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全球大部地区都有生长的植物。在四川农村,路边的扫帚菜特别多,隔一段路就有一丛,一些农家院落也有零星分布。所以觉得就是一平常风景而已,没有感到甚么特别。但就是这么不起眼的植物,古代对它的记述特别多。比如有一个说法就是:今蜀川、关中近地皆有之。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茎赤叶青,大似荆芥。三月开黄白花,结子青白色,八月、九月采实。几句话,总括了扫帚菜的生长条件,外形,开花结果时间等。李时珍老师更这样曰∶地肤(扫帚菜)嫩苗,可作蔬茹,一科数十枝,攒簇团团直上,性最柔弱,故将老时可为帚,耐用。既描述了它抱团生长的情形,又说明了它嫩时可做菜,老了可为扫帚的价值。可做扫帚一般人都知道,但是怎么做菜吃,你知道吗?凉拌或做饺子馅,甚至炒肉都可。不过需要先用沸水将嫩茎叶焯过。另有医家根据它的形状或功能,取了无数个名,较有代表性的是:《本经》叫地葵,因为它的幼苗和地葵,也叫苍耳的幼苗相似。陶弘景根据它可为扫帚的功能,直接什么名都不取了,就叫它扫帚。《药性》称它为益明,是说它结的子,具有明目的功能。还有更让人惊掉下巴的,它名为“(JI)女”哦!李时珍对此的解释是:因其枝繁而头多也。我看到这里,有些不明所以,这和(JI)女有什么关系呢?那么这个扫帚菜,有什么药用功效呢?这就要以它的果实和苗叶作区分了。果实被称为地肤子,和苗叶的性味相同,苦、寒、无毒。但治疗的病却有区别。地肤子补中益精气,清利而疏散,能外散皮肤之风,内清膀胱湿热,对男人羞羞部位的疾患,妇女阴痒、小便淋痛,以及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瘙痒等有效。唐代医家陈藏器就记述了它去热的功能∶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者,加地肤子、甘草。《别录》也说其可去皮肤中的热气,并使人润泽,美容颜。还能散恶疮疝瘕,滋补肾阴。唐代甄权则说:治阴卵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原因在于,地肤子甘能滋阴,寒能泻肾之浮火,具益精强阳之效。阳起石能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衰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冷。二药相伍,一补阴一壮阳,相须为用,阴阳俱补。关于其具体用药,医书上记录也特别多,这里列举几个。*身体有热的时候妊娠患淋,热痛酸楚,手足烦疼∶地肤子十二两,水四升,煎二升半,分服。(《子母秘录》)目痛眯目∶凡目痛及眯目中伤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频注目中。(王焘《外台秘要》)风热赤目∶地肤子(焙)一升,生地黄半斤,取汁和作饼,晒干研末。每服三钱,空心酒服。这个方子的原理在于:地肤子清热泻火,可用于热盛之目赤肿痛。生地黄亦能清热泻火,二药相伍,地肤子偏于清热,走而不守。生地黄偏于养阴生津,守而不走,所以用来治疗目赤,可谓双剑合壁,疗效大增。*身体疼痛的时候胁下疼痛∶地肤子为末,酒服方寸匕。(《寿域神方》)腰痛积年,有时发动∶六月、七月取地肤子,干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肘后》)至于苗叶入药嘛,如果将它捣汁服,可治疗大便中带脓血的痢疾。另外,李时珍说∶按虞抟《医学正传》云∶抟兄年七十,秋间患淋,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至贱之物,有回生之功如此。李老师对它可谓褒扬有加了。扫帚菜虽然寻常,治病功效却不一般呢。关于扫帚菜药用记录就到这里啦。前面说了,扫帚菜也可吃的。它属于高纤维野菜,可润肠通便,改善便秘。而且扫帚菜中蛋白质的含量也非常高,可增强免疫力呢!来个凉拌扫帚菜的做法。材料:扫帚菜嫩茎叶适量,大蒜一个,炒花生米、香油、生抽、醋,适量。1、将扫帚菜的嫩茎叶择洗干净。2、放入沸水中煮上10分钟,直到软熟,捞出晾凉,沥干水份。3、大蒜去皮,加少许精盐用蒜臼子砸成蒜泥,备用。4、把花生米捣碎,倒入蒜泥碗里。5、加适量生抽和醋,及少许香油拌匀。6、把调好的料汁倒在晾凉的扫帚菜上,拌匀就可食用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免责提示:本文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辩证论证下用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xz/1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