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pf.39.net/bdfyy/
肚脐,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我们说“神”是心灵的生命力,“阙”是君主所在城池的大门,所以神阙又有“命蒂”之称,可见神阙穴的重要性。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脐疗法。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葱汁敷脐,治疗水肿、尿短路的记载。

那么,生活中怎样做效果更加呢?

生姜敷肚脐

、有助于抗癌

生姜片敷在肚脐上有助于抗癌。

生姜含有诸多元素,但其中有一种元素就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这种元素就是姜黄素,姜黄素对抑制皮肤癌和由氧化偶氮甲烷所诱发的大肠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暖宫

生姜片敷在肚脐上对于调理月经不调、暖宫都起到不错的功效。

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具有不错的驱寒暖身的作用,切成片后能使得生姜中的温性成分更好的散发出来,对于促进体内寒气的排出大有裨益。对于患有痛经的女性也可以试着将生姜片敷在肚脐眼上,也能起到不错的止痛作用。

3、治疗肠炎

如果长期处于暴饮暴食,或者生活习惯不断紊乱,自身不但会出现疼痛感,就连肠部也会出现异样的症状。

把生姜片敷肚脐上,可以有助于治疗肠炎。生姜主要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所以生姜片敷在肚脐上还是有一定的治疗肠炎的作用的。

4、治疗腹泻

不同人群对外界的抵抗力也是不同的,对于儿童和中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是比较弱的,尤其是儿童。

因受寒着凉或消化不良引起腹泻时,可用生姜片敷肚脐上,用医用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固定,两日后取下,再敷一片,一般可治愈。

热毛巾敷肚脐

、散寒

中医理论中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利用热毛巾敷在肚脐上能有助于热气的散发,更好的起到温经活络、散寒理气的效果。

2、缓解感冒

热毛巾敷在肚脐上可缓解感冒,还能起到止咳的作用。

腹部的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人的身体一旦遭受到外邪就同意出现发热、恶寒,通过热毛巾敷在肚脐上能够帮助膀胱经正常运行,不仅提高身体抵抗力还能够帮助治疗感冒、缓解咳嗽。

3、暖肠胃

热毛巾敷在肚脐上可暖肠胃,从中医养身的角度讲,肠胃好吸收好,吸收好脾胃足,脾胃足气血就足,气血足人的精力就旺盛,精力旺盛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就高。从这个角度讲,热毛巾敷在肚脐上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4、有助于睡眠

热毛巾敷肚脐可促进入睡,用热毛巾敷肚脐还能帮助放松身体,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疼痛感,并且温暖身体,起到很好的催眠作用,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揉肚脐治疗小儿便秘

按揉时多用泻法,顺时针按揉5-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便秘。

睡个好觉的“灵丹妙药”

小编导读:熬夜看冬奥会,熬夜和亲朋好友聊天,晚睡晚起,这几天是不是很多人都是如此度过的?这样可不好,如此下去,睡眠多半会出问题,有可能陷入失眠的魔咒中。若想破解魔咒,让这些中药来助你一臂之力吧!下面介绍5味安神的中药,愿大家每一夜都能拥有好睡眠。

酸枣仁

枣仁甘酸,补肝益胆,养心安神,敛汗除烦。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甘补酸敛,性平不偏,入肝胆心经。既养肝益胆补心而安神、生津,又兼收敛津液而止汗。滋养性安神良药,无寒热之偏,善治虚烦不眠,兼虚汗不止或津亏者尤佳。自汗、盗汗亦治,兼失眠者尤宜。

养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属肝虚有热者,常配知母、川芎等,如酸枣仁汤;属心肾两虚者,常配生地黄、麦冬等,如天王补心丹;属心脾两虚者,常配当归、人参等,如归脾汤;属心胆两虚者,常配茯神、枳壳、竹茹等。治体虚多汗,属气虚自汗者,常配黄芪、浮小麦、白术等;属阴虚盗汗者,常配知母、黄柏、五味子等。此外,古有熟酸枣仁醒脾之说,今人以炒酸枣仁大量,治夏日湿邪困脾之头昏神差者取效,并常配滑石、石菖蒲等同用。

本品内服,煎汤6~5g,捣碎入煎;研末每次~.5g,睡前吞服;或入丸散。阴虚失眠有热象者宜生用。因其兼收敛之性,故内有实邪郁火者慎服。

柏子仁

柏子仁平,心悸失眠,阴虚盗汗,津少便难。

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甘平补虚,质润多脂。入心肾经,既补心益肾而安神,又益肾燥而治阴虚盗汗;入大肠经,润肠燥而通大便。滋养性安神佳品,无寒热之偏,善治虚烦不眠,兼肠燥者尤佳。

养心安神,止汗,润肠通便。治血虚心烦不眠,常配当归、茯神等,如柏子养心丸。治阴血虚失眠健忘,常配酸枣仁、五味子、熟地黄等。治阴虚盗汗,常配知母、黄柏、熟地黄等。治肠燥便秘,常配松子仁、郁李仁、桃仁等。

本品内服0~8g,打碎煎汤,或入丸散。便溏者可用柏子仁霜。因其油润滑肠,故便溏及多痰者慎服。

灵芝

灵芝甘平,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平喘止咳。

甘、微苦,平。归心、脾、肺、肾经。

甘能补虚,微苦兼泄,性平不偏。既入心脾经,补气健脾、养血安神;又入肺肾经,祛痰止咳、纳气平喘。凡体虚失眠多梦心悸,无论兼寒兼热皆可。凡久咳虚喘,无论有痰无痰皆宜,兼失眠多梦者尤佳。

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纳气平喘,祛痰止咳。治体虚失眠多梦,常配酸枣仁、茯神等。治心悸怔忡健忘,常配柏子仁、五味子等。治肺虚久咳,常配人参、五味子、川贝母等。治肾虚久喘,常配五味子、核桃仁、蛤蚧等。此外,治肿瘤、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单用内服。

本品内服,煎汤3~5g,研末每次~3g;或浸酒服。

夜交藤(首乌藤)

夜交藤平,补血安神,祛风通络,又疗风疹。

甘,平。归心、肝经。

甘能补,藤通散,平不偏,入心肝经。既补血安神,又通络祛风,为滋养性安神要药。善治虚烦不眠,无论兼寒兼热皆宜,兼痹痛肢麻者尤佳。

养血安神,通络祛风。治血虚心烦失眠多梦,常配酸枣仁、茯神、灵芝等。治血虚痹痛,常配鸡血藤、当归、川芎、木瓜等。治久痹,可配威灵仙、蕲蛇、鸡血藤、川乌等。治风疹瘙痒,单用或配地肤子、蛇床子等煎汤洗浴。

本品内服9~5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合欢皮

合欢皮平,忧忿失眠,肺痈唾浊,骨折能痊。

甘、苦,平。归心、肝经。

甘和缓,苦能泄,性平和,入心肝经。既解郁安神,又活血消肿、生肌止痛、消痈。古云“合欢解忧”,为解郁安神常用药。药力强于花,兼和血止痛,忧郁心神不安兼血瘀者最宜。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止痛生肌,消痈。治忧郁思虑之失眠、心神不安,常配柴胡、夜交藤、炒酸枣仁等。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配丹参、川芎、当归等。治筋骨折伤,常配骨碎补、自然铜、当归、黄芪等。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芦根、桔梗、冬瓜子等。治蜘蛛咬伤,配百草霜研末调敷。

本品内服0~5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bm/1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