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倪海厦老师免费学习中医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糖尿病腎病的治疗颇为不易,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很大,在治疗期间要多注意饮食,还要注意进行辨证施治,比如,有的患者会考虑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腎病的时候,更是要注重辩证,在辨证的基础之上才能针对性的治疗,下面来介绍一下糖尿病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有哪些。

一、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腎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腎阴虚: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4)脾腎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尿少浮肿,或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

二、标实证候

(1)湿浊证:水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便溏,呕恶纳呆,口腻味臊。舌淡胖苔白腻或浊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粘,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黄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肢体麻木、刺痛,或偏瘫,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色紫怒张,脉涩或结代。

(4)气滞证:急躁易怒,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移动、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增减,口苦咽干,嗳气,善叹息,腹中痞块、聚散无常、得矢气则减,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一)辨证论治

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肺

①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加减。可选用黄芪、白术、人参、山药、防风、白扁豆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可选择:肺俞、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益气补虚、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黄芪、山药、白扁豆、瘦肉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脾腎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腎

①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腎气丸加减。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精、山药、茯苓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可选择:肺俞、腎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健脾益腎、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生黄芪、山药、黄精、枸杞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肝腎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腎

①推荐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可选用生地、沙参、当归、枸杞、麦冬、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丹皮、泽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可选择:肝俞、腎俞、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滋阴培元中药食疗调养,如沙参、枸杞、玉竹、黑木耳、银耳、百合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4)脾腎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腎

①推荐方药: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可选用党参、干姜、白术、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菟丝子、鹿角胶、丹皮、泽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泡洗:选用温补腎阳的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将膝关节以下皮肤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在37~4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3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糖尿病足等皮肤破溃者不宜使用。

③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可选择:脾俞、腎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④饮食疗法:可选用温补脾腎、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肉桂、韭菜、姜、羊肉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标实证候

(1)湿浊证

治法:利水化浊

①推荐方药:五苓散、五皮饮加减。可选用猪苓、茯苓、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呕恶纳呆,口腻味明显者,可加用苏叶、竹茹、陈皮、半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针灸疗法:选穴:天枢、大横、丰隆、足窍阴、厉兑。毫**,平补平泻,一周三次,10次一疗程。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淡渗利湿、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薏苡仁、玉米须、扁豆、水芹、冬瓜、鲫鱼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①推荐方药:四妙丸、葛根芩连汤、平胃散加减。可选用苍术、薏苡仁、半夏、地肤子、石韦、萆薢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针灸疗法:选穴:曲池、合谷、天枢、大横、丰隆、足窍阴、厉兑。毫**,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清热利湿、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薏苡仁、赤小豆、丝瓜、绿豆芽、苦瓜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①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可选用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川芎、川牛膝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灸疗法:选穴:三阴交、阳陵泉、脾俞、太溪。毫**,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中药泡洗: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将膝关节以下皮肤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在37~4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3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糖尿病足等皮肤破溃者不宜使用。

④饮食疗法:可选用活血化瘀、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黑木耳、洋葱、生姜、山楂等。忌生冷、油腻之品。

(4)气滞证

治法:行气解郁

①推荐方药:四逆散加减。可选用柴胡、当归、炒枳壳、白芍、茯苓、白术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针灸疗法:选穴:三阴交、阳陵泉、肝腧、太溪。毫**,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药茶疗法:可选用行气解郁中药代茶饮,如玫瑰花、合欢花、玳玳花、陈皮等。忌生冷、油腻之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bm/1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