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30年用药无数,肝肾功能异常,中医3
虽然传统中医认识的痛风和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痛风存在一些差异,但二者在病理病机上仍然有很多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中医侧重于系统论,强调治未病,能够从系统的方面对痛风等慢性代谢性疾病进行诊治,因此,中医也是痛风治疗的一个有效补充。 清代的程国彭在其《医学心悟》一书中指出,痛风的病因为“三阴本亏,恶邪袭于经络”、“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据此认为,痛风必有湿、有热、有痰,互为外邪阻滞,胶着为患。且由于湿热互结,胶着难解,故痛风病程多缠绵难愈,而发病时以夜间为甚,因“血行于阴也”。 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则中医诊治痛风的经典医案。医案中的三次诊治分别对应痛风的不同病程,侧重也各有不同,药味及剂量均细细斟酌,精益求精,故获良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在辨症论治上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患某,男,89岁,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酒,痛风病史三十余年,每年发作2~3次,服用过各种痛风降酸药物,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最近1年来,发作频率明显升高,且肝肾功能异常。3天前患者饮酒后,夜间痛发,左侧第一、第二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行走困难,双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可见痛风结节,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夜寐不安,纳食尚可,夜尿3~4次,泡沫尿,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细滑。 查血尿酸μmol/L,肌酐.7μmol/L,尿素氮6.17mmol/L,尿蛋白两个+。中医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证属肾虚湿滞型,治以利湿泄浊,通络益肾。组方:川牛膝、威灵仙、扯根菜、益智仁各10g,土茯苓、萆薢、积雪草、海金沙(包煎)、玉米须、六月雪各15g,石韦、金樱子、盐续断各12g,甘草3g。7剂日1剂,水煎服。 一周后二诊:患者自诉足趾疼痛明显减轻,手关节僵硬程度缓解,腰膝酸软,小腹坠胀,夜尿3次,泡沫尿,舌质暗、苔薄。中医认为这是痛风间歇期肾脏损伤的典型表现,治疗上予以补肾消肿,祛湿化浊,原方去川牛膝、玉米须,积雪草加量至30g,盐续断加量至15g,加皂角刺、夏枯草各10g,地肤子15g,继服15剂。 半月后三诊:患者已无明显痛风症状,局部红肿消退。复查血尿酸μmol/L,肌酐.4μmol/L,尿素氮6.05mmol/L,尿蛋白一个+,其他症状基本降至正常。患者要求巩固治疗,缓则治其本,以补肾健脾固本为主,兼利湿化浊、消肿散结。组方:连翘、夏枯草、瓜蒌皮各10g,芡实、萆薢、土茯苓、六月雪、盐续断、威灵仙各15g,海金沙(包煎)、石韦、山萸肉各12g,积雪草30g,金樱子20g,甘草3g。15剂,每天1剂,水煎服。后以该方加减服用2月,诸症好转。嘱其禁酒,节制饮食,注意生活调摄。随访至今,痛风已一年未再发作。 按:本例患者病程长、年龄大,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肾虚湿滞型痛风。初诊时,患者痛风急性期症状表现较明显,急则治其标,以缓解患者痛风症状为主,选取清热解毒,止痛通络的药物,先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痛苦。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急性期应慎用大剂量的利湿利尿药物,易导致浊毒之邪流注关节而致痛风再发。 二诊时,患者疼痛好转,治疗以肾脏损伤为主要方向,此时治以补肾消肿、祛湿化浊,标本兼治,祛邪不忘扶正。此阶段湿浊留恋肢体经络关节,与血相结形成血瘀,正气亏虚加湿热外邪侵扰瘀阻,血瘀经久不化,瘀毒阻络。故病程迁延难愈,久病耗损精气,可致阴阳俱衰。 三诊为巩固治疗,患者检查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治以补肾健脾固本,同时予利湿化浊、消肿散结。中医认为,此期用药多滋补,需适当加入清利之品,临证要细审虚(脾肾亏虚)、实(浊瘀邪气)之多少,不可过用补益而致闭门留寇,亦不可一味泄浊,而致脾肾更伤。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xz/8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注意子宫打来的电话,你必须接
- 下一篇文章: 干货丨水产常用中草药有哪些作用里面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