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这东西,儿时便对其印象颇深。农村人家房前屋后多有种植,茂盛者可长及人高。干啥用,扎扫帚用,俗名就叫铁扫帚。及长成砍割,干后其茎硬如铁骨,梢又极其柔韧,故可用作扫帚,极为耐用。乡村农人有瘙痒之疾常取全草熬水洗浴,其果实也可入药,称为“地肤子”。说起地肤子,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以前有个道士喜欢炼制丹药,以寻求长生不老。一天,他又在炼制丹药,可由于事先准备不足,丹药没有炼制成功。于是,他上山寻找各种金石药草,动物药材等,一连好几天都在山上度过。夏天的夜晚蚊虫叮咬甚是厉害,让道士受尽了折磨。

眼看就要变天了,道士赶紧连夜下山,回到自己的道观中。回来后,他感觉浑身不自在,身上到处瘙痒不安,很多地方都被抠出血迹来了。实在难熬,他想着要烧一锅热水,泡个热水澡试一试,看能不能好受些。

他用扫帚清洗了锅子,添了满满一锅子水。也许几天没有休息好了,这道士居然忘记把洗锅用的扫帚拿出来了,直到他把水烧热后才发现,不过,他顾不得这么多了,赶紧洗澡。洗浴完后,道士明显感觉到全身瘙痒减轻了,他一细想,这一切难道是因为那个扫把的缘故?以后连续几天,他都用扫帚熬水洗澡,果然身上的瘙痒全部去除。

于是,他开始研究地肤子的功效,并题下药云∶地肤子,一干数十枝,攒簇直上,其子繁多,星之精也。其味苦寒,得太阳寒水气化,盖太阳之气,上及九天,下彻九泉,外弥肤腠。故地肤之功,上治头,而聪耳明目,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外去皮肤热气,而令润泽。服之病去,必小水通长为外征也。

地肤子

地葵、地麦、落帚子、独扫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铁扫把子、扫帚子。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1.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本品苦寒降泄,能清利湿热而通淋,故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常与木通、瞿麦、冬葵子等同用,如地肤子汤《济生方》。

2.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本品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治疗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常与白鲜皮、蝉蜕、黄柏等同用;若下焦湿热,外阴湿痒者,可与苦参、龙胆草、白矾等煎汤外洗患处;治湿热带下,可配黄柏、苍术等煎服。

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地肤子的图片(20张)

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

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

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

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

⑦《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

⑧《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地肤子与苦参:均清湿热,祛风止痒,且都有利尿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淋痛不利之证,均可应用。但尚各具特点,地肤子祛风利湿止痒较好,故偏治因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及妇女阴痒,小便淋痛等。苦参苦寒清热力强,故外治热毒痒疮,内治泻痢黄疸等。地肤子与黄柏: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

①治阳虚气弱,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阳汤)

②治阴虚血亏,小便不利:怀熟地一两,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汤)

③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子母秘录》)

④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一两,地榆三分(锉),黄芩三分。上药拇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⑤治目痛及眯忽中伤,因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僧深集方》)

⑥治雀目: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二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广济方》地肤子丸)

⑦治肝虚目昏:地肤子一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五斤(净汤捣,绞取汁)。上药相拌,日中曝干,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夜临卧,以温水调再服之。(《圣惠方》地肤子散)

⑧治胁痛,积年久痛,有时发动:六、七月取地肤子,阴干,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跳跃举重,卒得阴颓:白术五分,地肤子十分,桂心三分。上三物,捣末。服一刀圭,日三。(《肘后方》)

⑩治疝气:地肤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简便单方》)

⑾治痔疾:地肤子不拘多少,新瓦上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三。(《圣济总录》地肤子散)

⑿治吹乳:地肤子为末。每服三钱,热酒冲服,出汗愈。(《经验广集》地肤酒)

⒀治雷头风肿: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取汗愈。(《圣济总录》)

⒁治肢体疣目:地肤子,白矾等分。煎汤频洗。(《寿域神方》)

⒂治痈:地肤子、莱菔子各一两。文火煎水,趁热洗患处,每日二次,每次10~15分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17)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18)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19)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20)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21)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22)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23)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忈惪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甘肃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xz/1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