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细辛,究竟是一味什么药
白癜风怎麽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80.html 导读: 《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可以治疗很多的一些病症,甚至还可以久服轻身长年。因为在中药的记载中有很多的中药治疗的症状是重复的,那么我们在遇到多种中药可以治疗一个症状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用阴阳如何认识一味中药的功效呢?我们文中一探究竟。细辛(药用部位:根部;质地:轻)《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伤寒杂病论》:应用细辛的常用经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神农升降药法》升降(阴阳盛衰):升(阴盛)“细辛:味辛,温”,味辛性温均为“升类”,所以细辛属于“升类”,用于治疗“阴盛”的实寒证、水饮证。味辛而性温,是细辛发挥升散功效的主要缘由。细辛根部细长,药物细而味辛,故名为细辛。细辛植株的叶子很宽大,有利于吸收更多太阳的能量,从而具有动气的特性,这些能量均存储到细长的根部中,所以细辛属于气厚味也厚的药物,蕴含的动气能量很多。由于细辛动气的能量很强,所以虽然性味辛温,但一般不用于温补。细辛与麻黄相似,均为又细又长,兼以药用部位是根部,细辛非常擅长将人体深部的邪气(比如实寒、水饮)“疏通”、升散出来。所以,细辛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可以涉及中焦、下焦。细辛是《伤寒杂病论》中常用中药之一,其中汤方应用最大的剂量是一日三两,但自宋代出现“细辛不过钱”的说法之后,历代医家应用细辛都非常谨慎,《本草纲目》也强调了这个观点并沿袭至今,年《中国药典》规定细辛的用量为1~3克。实际上,古人通过临床应用总结为“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即用细辛的散剂,超过3克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经方中用细辛入汤剂煎煮一般不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笔者自用细辛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时,只要注意开盖煎煮,至今未出现不良反应。但这里强调,临床遵从药典规定的剂量,只要应用得当,亦可取得良效。病机(病性病位):上焦、中焦、下焦邪气留滞于体内,正邪交争,正气欲向上、向外散邪,邪未祛除而导致气机上逆的“咳逆”“头痛脑动”,此时药用细辛即可帮助人体正气升散邪气,则邪去症已。正邪交争于肢体、关节,则出现“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辛温的细辛可以协助人体正气将邪气升散,并“疏通”气血。其中,“死肌”指肌肉麻木不用等症。正邪交争,正气向上升散,邪气攻冲至目者,就会引起眼部的症状,用细辛助正升邪,则目疾得愈,故古人称细辛可以“明目”。细而长的细辛,可以通达人体上下内外,从人体深部将邪气升散,发挥功效的部位也可以达到人体的最上部。并非所有辛温的药物都可以“利九窍”,而细辛具有通达人体上下内外的特性,可以将升散通达之力作用于人体非常广泛的部位,所以可以达到“利九窍”的效果。临床如果单用细辛一药,由于其辛温而耗气,故不可久服。古人认为可以“久服轻身长年”,是由于细辛可以疏通人体上下内外的气血,就像今日百姓为了“活血”而久服三七一样。实际上,如果没有相关指证,笔者不建议将细辛作为久服的药物。附录:相关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炮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全方属于辛温升法,用于治疗“阴盛”的实寒证、水饮证。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病机是下焦实寒证、水饮证。实寒或水饮两种邪气停于下焦,正邪交争,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脉沉”反映正邪交争于人体深部的下焦,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助正气将邪气从下焦升散出来。方中麻黄、细辛两味药均为辛温且细长质轻,均擅长将人体的深部邪气升散出来,配用质重而辛温的炮附子,将两味药物的力量带到人体的下焦,三药辛温,共同将下焦的邪气升散出来。炮附子另有温补下焦的功效,使得祛邪而扶正。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脉证以左手尺部太过脉为特征。此外,小青龙汤方中的细辛,一方面具有助正解表的作用,还有升散中焦水饮的作用,均属于治疗“阴盛”的病机。 倒 计 时 纯脉诊课程●限时优惠啦! 第八期“仲景阴阳脉法之脉法传承班”限时优惠截止时间9月30日,学习的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扰,繁忙的工作,暂时的舒适,希望这些不能阻碍你前行的脚步,再琐碎的时间都有价值,中医本源,大道至简,期待中医的发展有我们共同的努力!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书中! 当当、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精彩文章推荐: 第八期《仲景阴阳脉法》纯脉法培训班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经典临床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师承论坛 精准高效应用四逆汤的相关问题 直播回看:突破学习中药的瓶颈及答疑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摘自《神农升降药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陈建国/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相关书籍直播回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cd/16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偏方大全治疗带状疱疹偏方有奇效
- 下一篇文章: 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