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小帮手
湿气看不见 害人却不浅 你是否常常腰痛、容易浮肿;你是否常常尿频、尿急、小便不利;你是否常常口苦胸闷、胁肋胀痛、大便粘腻;你是否常常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却不明缘由? 殊不知湿邪早已侵入体内...... 湿邪为患,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多因居住潮湿,阴雨多湿,湿气蒸腾,冒雾涉水,汗出沾衣,久而湿邪外侵伤及肌表、经络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身痛,肢节肿痛或面部浮肿等。内湿则因过食生冷、酒酪、肥甘,湿从内生,泛溢于腑脏或肌表,变生多种疾病;也可外湿引动内湿而为患。因湿邪侵犯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那么该如何“对抗”湿气呢? 下面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类祛湿中成药。 01茵陈五苓丸 茵陈五苓丸,中成药名。由茵陈、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炒)、肉桂组成。具有清湿热,利小便的功效。用于肝胆湿热,脾肺郁结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 茵陈g泽泻g茯苓g猪苓g白术(炒)g肉桂g 方中茵陈苦辛凉,清湿热,理郁结,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为君药。泽泻甘寒清利,清热利湿;猪苓甘平渗利,利水渗湿,二者结合,清热利湿功著,以增加君药的清利退黄之力,故为臣药。茯苓甘平渗利兼补,利水渗湿,并能健脾;炒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健脾益气、利水消肿;肉桂辛甘而热,温阳通脉、化水行气,三者结合,既温阳燥湿利水,助君臣药祛除水湿;又助阳健脾,使水湿得以运化,故为佐药。全方配伍,祛邪与扶正并施,主以清湿热、利小便、兼以理郁结、健脾温阳,治湿热黄疸有功,兼阳虚中寒者为佳。 清湿热、利小便。 湿热黄疸。 口服。1次6g,1日2次。 孕妇慎用。 02八正合剂八正合剂,中成药名。由瞿麦、车前子(炒)、萹蓄、大黄、滑石、川木通、栀子、灯心草、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瞿麦g车前子(炒)g萹蓄g大黄g滑石g川木通g栀子g甘草g灯心草g 方中川木通苦寒,清心火,利湿热,通经脉而利尿通淋;炒车前子甘寒,清热利尿通淋,两药针对湿热下注膀胱之病机,清热利尿通理力强,共为君药。萹蓄,瞿麦苦寒,滑石甘寒,均能清热利尿通淋,三药相须为用,共助君药清利通淋之力,为臣药。大黄苦寒,既泻热通肠,化瘀止痛,又兼清利湿热;栀子苦寒,既清热泻火凉血,又利尿;灯心草甘淡微寒,能清热利尿通淋,三药同用,既助君臣药利尿通淋,又通便化淤止痛,为佐药。甘草和药缓急,清热解毒,为使药。诸药配伍,苦寒清泄通利,共奏清热、利尿、通淋之功。故善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热淋涩痛等。 清热,利尿、通淋。 热淋、血淋、石淋。 口服。一次15ml~20ml,1日3次,用时摇匀。 淋证属于肝郁气滞或脾肾两虚者慎用;双肾结石或结石直径≥1.5cm或结石嵌顿时间长的病例不宜使用;孕妇禁服;久病体虚者、儿童、老年人慎用;终病即止,不可过量、久用。 03香连丸香连丸,中成药名。由萸黄连、木香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 萸黄连g木香g 方中黄连苦寒清泄而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为君药。木香辛散苦燥而温,行肠胃气滞,兼燥除胃肠湿邪,以除腹痛、里急后重,为臣药。吴茱萸辛热香散,苦降而燥,疏肝下气、燥湿散寒,取其煎液拌炒黄连(即萸黄连),既制黄连之寒,又助君臣药燥湿,还调和肝胃,为佐药。诸药相合,寒温并用,共奏清热化湿、行气止痛之功,故善治湿热泻痢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者。 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湿热痢疾或泄泻。 口服。1次3~6g,1日2~3次。小儿酌减。 寒湿及虚寒下痢者慎用。 以上就是我的祛湿中成药科普,感谢观看。 “看完的朋友们记得点个赞和在看哦~”图片 网络 文案 《中成药学》 编辑 盛盈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pz/16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中医最好的失眠药,竟然是它写在世界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