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疗法紫癜篇
中药熏蒸疗法紫癜篇 导读 紫癜是皮肤和黏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褪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临床分型主要有三种:单纯性紫癜,一般无全身症状,两下肢可出现散在针头大小鲜红色斑点,压之不褪色,七天以后颜色逐渐变淡而消退,但又有新的瘀点产生;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分批出现对称性分布、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及压之不褪色的丘疹样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名出血性紫癜,皮肤、黏膜或内脏亦可出现严重出血,有大片瘀斑、血肿。西医常用口服维生素C、芦丁、钙拮抗剂治疗,优势也用局部外用皮质激素制剂。这些方法往往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达不到根治的目的。中医称本病为“紫斑”“葡萄疫”“肌衄”“斑毒”等,认为其病外因为感风热之邪,湿热夹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内因为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症为主;治疗本病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症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中药熏蒸治疗此病效果好。 方法一1.药物组成与方法:苦参40克,枯矾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鸡血藤30克,地肤子30克,生甘草15克,上药研磨成粉,放入无纺布袋中,加水~毫升浸泡木通,乘热将双腿置于木通沿上进行熏蒸。待药温降至38~43℃,将患儿双腿置于木桶中进行洗浴,剩余药液持续加热,少量间隔倒入木通,维持水温,以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每日一次,一疗程七天。 2.治疗效果:治疗32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治疗过敏性紫癜例,痊愈48例,显效42例,有效9例,无效1例。 3.讨论:本方中苦参清热解毒,鸡血藤活血通络,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为君药。地肤子、羌活、独活祛风燥湿,通经活瘀为臣药。枯矾燥湿通络,以助祛湿活瘀之功,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瘀通络、祛风燥湿之功。采用中药熏洗将药物煎汤进行局部熏洗、浸渍,促进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祛风燥湿、消除紫癜、降低紫癜复发率的作用。 方法二 1.药物组成与方法:生地黄、牡丹皮、白芍、黄芪、黄柏各20克,山栀15克,甘草9克。上药煎煮20分钟,将煎出的药液倒入盆中。乘热对患处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后,浸洗肌肤。每日一剂,7剂为一个疗程。 2.讨论:方中生地黄清热生津,养血滋阴,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二者均有凉血散斑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药理实验表明白芍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黄芪、黄柏、山栀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凉血。甘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止痛。用于治疗热盛迫血型紫癜(皮肤过敏者慎用)。中药熏洗可促进药物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活血化瘀,疗效理想。 方法三 1.药物组成与方法:桂枝60克。上药加水适量,文火煎煮50分钟,将煎出的药液倒入盆中,乘热对患处进行熏蒸。待药汁温后擦洗患处。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2.讨论:方中桃枝活血通络,解毒。将药物煎汤进行局部熏洗、浸渍,促进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除紫癜的作用。主要用于皮肤结节性紫癜。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熏蒸疗法》,主编梅全喜,何庭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白癜风的外用药寻求微博营销人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fb/9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知识必学豨莶草
- 下一篇文章: 科普皮肤瘙痒的中医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