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种普通树皮,曾经用做面当救命粮,如
如今经济发展的飞速人们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了,可人们总会回想起过去吃不饱饭的那个年代。在那个时候那里有现在那么多充足面粉,大米。所以就利用起野外资源,野菜,野果子之类,有很多都还是很美味的野味,甚至把树皮也可以用来做成粮食吃。在我国一些北方地区,就有一种叫河捞面的美食他其中就有由树皮演练而来的食物。是由榆树皮制作的,不少年长的爷爷奶奶们都吃过。那时吃草根吃树皮的时候多半都是这种榆树皮,过去的榆树那可是饥荒时一种民间的救命粮食,家里的面粉不够吃了,把榆树皮磨成粉掺合进去又能吃很久。现在的人们早就不愁吃喝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回想起曾经小时候吃过的榆树面。用榆树皮做面,需要先拔掉它外面的那一层粗糙的皮,然后将树皮里面那一层也撕下来。洗干净晒干后将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小方块,在用以前每家每户都有的碾子那些工具碾碎,碾碎了以后就放到石磨上去慢慢的磨成粉状。磨完后的面粉中会还含有些粗纤维,那就要用筛子过一下就得到细腻的榆树皮面粉了。这个加工的方法中间非常麻烦和花费时间,现在会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将磨好的榆树皮粉与面粉或者玉米粉那些搅合在一起,搅拌均匀了之后就可以制作那美味的河捞面了。河捞面其实还叫饸烙饼,它是用一种专门的工具压制而成,这种工具它叫做饸烙床。饸烙床和现在制作面条的机器有些类似,但是它是用人工坐在上面一条一条压制出来的,这种用人工加工而来的面条特别的劲道。应为榆树皮有一种粘性物质,和玉米面白面混合在一起之后能增加独特的口感。现在那种手工制作榆树皮面已经成为了一些老人怀旧的美食,只有专门去陕北那些地方才能吃得到了。现在市场上的饸烙面很多都不是那种正宗的手工面了,很多都是机器加工的或者是比例没调对。只有去陕北那边的农村才能吃到正宗的手工饸烙面了。在陕北的一些集镇上赶集的时候,如果有榆树皮粉卖的话大概三块一斤,还很快就卖光掉,而加工好的饸烙面那就很贵了,能卖到十三块一斤,很多人还争抢着买。饸烙面现在很多人一般都吃不惯,经常能看到一些年长者吃的津津有味的。但一些年轻人却吃不去,可能长辈们吃的是回忆中的味道吧。以前听老人们讲,以前吃不饱的时候,就多吃点榆树皮面肚子就饱了还很耐饿。但是过后去上厕所就会肚子疼很痛痛苦,应为肚子里面的树皮粉发胀吸水,导致大便干结很不通畅。过去做的榆树皮面不是和现在一样的放各种各样的其它面粉,那个时候是以榆树皮粉为主所以不能够多吃。很多人会觉得榆树皮能吃,可它会有什么营养,有什么价值呢。其实这就错了,那么笔者就讲解一下我的观点。榆树皮是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榆树它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朝鲜,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海拔-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它在医上还是一味中药材,具有安神,治浮肿等功效。而且它含有的粗纤维比较多,适量的吃一些有助于减少热量的摄入,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吃过量。各位朋友,你们那有榆树吗?你们是否也曾经吃过这种用普通树皮作的面条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fb/18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像扫帚的野草,年亩产4千斤,很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