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药丨芫花
芫花 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创。 主治病证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本品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而稍逊,但以兼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及水肿、鼓胀等证。 2.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本品外用能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秃,顽癣,痈肿,冻疮。治皮肤病可单用研末。 用法用量 煎服,1.5~3g;研末吞服,1次0.6~0.9g,1日1次;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鉴别用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鼓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芫花。但芫花兼有祛痰止咳之效。另外,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看图鉴别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 2.《名医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3.《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4.《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 5.《本草纲目》:治水饮痰澼,胁下痛。 6.《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7.《汤液本草》:胡洽治痰癖、饮癖,用芫花、甘遂、大戟,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 8.《本草纲目》:张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若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所谓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法也。芫花、甘遂、大戟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杨士瀛《直指方》云,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便养胃可也。 9.《本草述》:芫花所治,在《本经》首言其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是其用在上焦以及中焦也。观《本经》于甘遂、大戟,俱云苦寒,而兹物独言辛温,唯其气温,故不独去水气,并治寒毒寒痰。(此味)与大戟仿佛以致其用,但苦寒、辛温,不惟上下区分,即恐决逐与开散,似犹未可一视。第举言其能虚人元气,以水乃气所化,而气布于上焦也,是亦不可不致慎矣。 10.《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内壅之象。 #药考必备 ↓↓↓ 人手一份的药考界备考神器——新大纲版《中药/西药我是药神》已经在派送中!根据全新大纲编写浓缩考点记忆口诀名师配套视频解读年先行课复习,仅靠四本小册子搞定购书方式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fb/13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季中医去火,防ldquo流感rd
- 下一篇文章: 治疗外阴瘙痒的民间奇效偏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