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东、广西。

1、张云鹏教授是上海名医,擅长运用桂枝治疗杂病。张教授认为桂枝功能颇多,贵在通阳。外感用量宜轻,杂病剂量可重。阳气势微.经脉痹阻,气血不和时必用桂枝,常用6~45g。(《方药传真》)

按:桂枝通阳补阳,和气血,行滞化瘀,疏活脉络,通调气道、水道、血道,故非唯外感之要药,亦乃内伤杂病之良剂也。

2、刘亦选教授为广东名医,临证运用桂枝有其独到见解。传统认为舌红不用桂枝,即阴虚、热证忌用桂枝,但刘亦选教授认为,舌红而有津可用桂枝,即不仅阳虚可用桂枝,阴虚但阴液尚未大亏者亦可用。另外,虚寒疼痛证用桂枝止痛宜后下。桂枝常用3~30g。(《方药传真》)

3、周伯康教授是广东名医,常用桂枝治疗产后顽固性腰痛,用量由9g起,可逐渐加大,最大用量可至50g。(《方药传真》)

按:产后腰痛,盖源于气血大伤,阳气虚衰,经脉空虚而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凝滞,或更兼腰腹肌肉劳损。桂枝通阳气,和气血,调阴阳,祛风除湿散寒,行瘀止痛,恰是对证。黄和医师临证每配白术,补中除湿利腰膝;配当归,补血行瘀止疼痛。考桂、术、归三药,尽囊气血阴阳,兼得通补之要矣,加之他药辅佐,对于产后腰痛,疗效良佳。现代药理研究示,桂枝具有抗炎、镇痛、镇静、改善外周血液循环之作用。

4、吴瑭先生以橘半桂苓枳姜汤治疗痰饮阴吹之证,药用半夏、枳实、橘皮、桂枝、茯苓、生姜,方中重用桂枝1两以通阳化饮,散寒和胃。(《温病条辨》)

5、张景岳先生用人参建中汤(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人参、饴糖)治疗虚劳自汗,方中重用桂枝3两。(《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6、楼献奎医生习惯以木防己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方中重用桂枝30~60g。

7、渠敬文医生用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征,方中重用桂枝60g。

8、陈敏教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证属心脾两虚瘀血阻络者,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药用黄芪、桂枝、赤芍、川芎、百合、丹参、鸡血藤、党参、大枣,随证加减。方中重用桂枝50g。

按:桂枝温通经脉,活血行瘀,常用于治疗瘀阻性疾病,如肩周炎,尺、桡、正中神经损伤,雷诺病,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血管炎等,均可用大剂量桂枝为主药,以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但须注意辨证配伍,不可不加辨别一味重用。

9、桑景武教授是长春名医,在治疗消渴时,凡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加减治之。方中桂枝用量为50g。(《古今名因临证金鉴●消渴卷》)

10、朱良春教授认为心动过缓总由心阳不足,心脉不通使然,可用桂枝甘草汤治之。桂枝通阳和营,通痹开塞,关键在其用量是否得当,若拘泥于常规,药力不及,则难取显效,只有大剂量使用,方可获理想疗效,常用10~3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

11、代云波教授是四川名医,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之乌头汤、乌头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三方化裁,选取川乌、附子、麻黄、细辛、桂枝、干姜、甘草七味药组合,命名为乌附麻辛桂姜草汤,以此为治疗风寒湿痹之基础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方中桂枝常用30~60g。(《古今名因临证金鉴●痹证卷》)

12、江世英教授是广东名医,在以桂枝为主药治疗痹证的方剂中,桂枝用量为30~6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

按:以寒痹论之,阳虚寒盛,附子为首选;寒凝痛甚,乌头为首选;阳郁脉阻,桂枝为首选;通络止痛,细辛为首选。用桂枝重在通阳二字,盖助阳化气以温通经脉为先题,未达桂枝之温通,焉成其助阳之目的。寒痹三要为寒、痛、滞,故治之三要为除寒、定痛、通滞。若无桂枝通补助化,寒痹之治岂不缺耶?故附、乌、桂、辛实可谓制克寒痹之四良将也。

13、黄和医师临证体会,桂枝其用主十六:1、通阳;2、补阳;3、升阳;4、散寒;5、解肌发表;6、通脉;7、解痉;8、止痛;9、行瘀;10、利水;11、降逆;12、扶卫实表;13、祛痰止咳;14、和胃;15、化湿;16、和营。桂枝用量为6~g,为“寒痹五药”之一。桂枝辛温宣通而性较和缓,能补能行,可升可降,虽散亦敛,疏柔两兼,行气血,疏经络,利水气,降逆气,温通脏腑,掌握此温以通补之特点,则可用以治疗多种病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所治通补之剂也。病位主在心、肺、肾、膀胱、脾胃、肌表、经络,血脉,能入气血。

所治病性为寒、湿、风、郁、瘀,虚实两证皆宜。

药效以助阳、温散、通利为特点。

证治主风寒湿邪,饮停络阻,血瘀,疼痛。具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利水消肿,开痹行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表虚或表实,心悸胸痹,脘腹冷痛,经闭癥瘕,损伤痹痛,寒痰停饮,咳喘水肿,恶呕气逆,肝郁肝风,疟疾寒热.多汗遗精等。

常用量:煎服,3~10g。温热病阴虚阳盛而无阳郁者,有出血倾向或出血宿疾者,应慎用桂枝,误用可诱发出血或使出血加重。孕妇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桂枝具有解热、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菌、抗病毒、祛痰、止咳、健胃、促进胃肠蠕动、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皮肤血管、改善外周循环、利尿、抗肿瘤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所举13例,分别从脏腑(心、肾、脾胃)、肌表、血脉、经络、关节、气血、阴阳等多方面辨证应用桂枝,最小用量3g,最大用量g,于此或可见重剂桂枝一般可用治痹证、疼痛、心脏病、血管炎、外感、停饮等病证。桂枝小剂量有补血作用(升高血红蛋白),中剂量解表,大剂量、超大剂量使用时温阳化饮、降逆下气、通络止痛之功著。

不良反应:桂枝煎剂小鼠静注的LD50为(18.48±1、80)g/kg。桂皮醛对小鼠的LD50静脉注射量为mg/kg,口服量为mg/kg。桂枝对实验小鼠的毒性作用有显著的昼夜差异,白天的毒性和致死作用较夜间明显增强。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粉丝福利来啦:临证有疑难、临床有瓶颈、思路不畅通、方剂不会用,可以留言,我们会酌情安排相关主题文章推送。

提示:

1、资料是有偿购买的,知识是无偿分享的,欣赏此文欢迎点赞和分享哟。给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bm/1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