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医案小儿湿疹海外远程诊疗记
本医案不仅仅是一则医案,更像是一篇诊疗笔记。 年10月11日早上,收到一位老病人发过来的求救。这是一位阿姨,广东人,曾经在几年前从广州到北京找我看过诊,当时为她治好了肩周炎,同时为她的姐姐治好了偏头疼。两位阿姨都一直对此事念念不忘,逢年过年都会给我发来问候。 但这次的求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外孙女,因为女儿全家在澳大利亚定居,小外孙刚满6个月,但却出了一身的湿疹,脸上尤为严重,在当地悉尼看诊,用了一些外用的药膏类以及止疼药等,但一直没有控制住。 小儿生病,着急的是家长,隔辈亲情那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希望我无论如何要给予帮助,随后给我发了若干张照片如下: 虽然是鞭长莫及,但看到这么一张孩子的脸,却又真不忍心。于是就拨通电话了解情况看是否可以获得一些有利于诊断的信息。 孩子的基本情况如下:女婴,6个月,生于澳洲悉尼,无家族疾病史,现当地气温17-20摄氏度,孩子湿疹严重,以面部为甚,因为痒或者是痛夜间经常哭醒,白天情绪也因此烦躁,目前的二便和饮食还基本可以。舌苔稍厚,余基本正常。 因为是远程诊疗,只能尽可能地多去思考。当地现在的气温情况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季,从中医角度说,应是风木偏盛之季。同时澳洲位于南半球,悉尼又地处澳洲的东南沿岸,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多雨,所以除了刚才的风木之外,还多湿。于是这大体就要考虑肝和脾这两个脏了,当是风木引动了肝火,同时又脾虚湿盛,湿与热交织在一起熏蒸而导致的小儿湿疹,所以治疗的原则当是疏散风热,健脾利湿,解肌止痒。 于是琢磨之后开出方子如下: 淡豆豉15g,生栀子10g,柴胡12g,黄芩10g,野菊花12g,生白术15g,土茯苓20g,忍冬藤2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甘草10g。 5付,水煎外洗,将煮好的药液倒入澡盆当中,然后再兑入温水,让孩子在澡盆中洗澡,同时用毛巾帮其洗头。一剂药煮两次,每天外洗两次,每次20-30分钟。 具体操作是,将一付药放置药锅中(可以选择一个稍大的药锅),加水,加水量可以适当将药锅加满,静泡20-30分钟后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煮15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入盆中,根据倒出药液量的大小可以再适当兑入温水,泡澡20分钟。药渣可以留在药锅中备用,第二次用。洗后直接擦干,不再冲洗。 收到处方的当天,病人就在悉尼的中药房买到了药,同时跟我说发现悉尼的中药店的中药还很齐全,中医的普及很强大。 第二天这位阿姨就给我发了反馈,说洗了两次之后,湿疹依然还在,没有太大改变,但皮肤很光滑滋润了。 我回复说,继续外用。 10月13日,这位阿姨发来信息说:“孩子脸上和身体已经不再外渗液体了,况且已经结痂了,但结痂后皮肤显得很干,怎么办?同时孩子使用两天后明显没有那么烦躁了,睡觉也好了很多。” 我当天回复:1.继续外用。2.皮肤干可以用点小儿润肤霜外擦。3.煮好药后,留出一点,让孩子能喝点就喝点。4.皮肤结痂是逐渐向好的标志,痂退了就会好了。 接下来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无痛无痒,无出血,仅脸色偏红。到用完药的时候,收到对方的信息说已经基本痊愈。 又过了一天后,反馈说完全恢复如常。 :小儿湿疹,现代医学又叫做特应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病患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主要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西医在治疗上往往是针对症状治疗,外用药物为主,如果合并有感染的话会用抗生素。但整体来说,西医治疗小儿湿疹的优势并不大,况且外用药物大多以激素类药物为主,很容易复发。 在中医看来,疾病的病名只是病名,而用药的依据一定是要辨证论治,然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本案中因为该小儿只有6个月,内服用药不太方便,所以我选择了外洗的方法。另外也在于是我毕竟没有面诊,外用会比内服更安全。 整张方子的用量思路是抓住“肝+脾+心+症状”这四个方面。其中,柴胡、黄芩、野菊花疏散肝经风热同时又清热解毒。生白术、土茯苓、甘草健脾渗湿。淡豆豉、生栀子合在一起叫栀子豉汤,具有清心除烦安神的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对于又痛又痒的皮肤疾病应该考虑从心论治。最后的忍冬藤、白鲜皮、地肤子属于是对症治疗,以求疏风止痒的作用。 最后要说的是,小儿科古称“哑科”,小儿往往不会说话,即便会说话,他说得也不能全信,所以为小儿诊治疾病就非常考验医生的思维了,本案侥幸取胜,是为记。 祁营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bm/10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火遍网红圈的护手霜,嫩白效果堪比ldq
- 下一篇文章: 功效神奇的仙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