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流行病学及临床调查发现,干眼症的发病率远较人们想象的要高。美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干眼症患病率高达35%以上。该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空调使用的不当,空气污染加重,干眼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很多朋友靠滴眼液来缓解症状,殊不知那是治标不治本。来听听眼科名家邹菊生教授的“宣通玄府”法吧!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干眼症即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此类患者多以眼部干燥、有异物感、烧灼感、瘙痒、畏光、视物模糊、视疲劳等不适为主诉。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上海中医院眼科邹菊生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治疗各种难治性眼病。笔者有幸随邹老师学习,现将邹老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一、运用现代解剖与传统脏腑分属方式探寻病因病机

中医眼科以五轮学说指导临床眼病的治疗。《灵枢·大惑论》为五轮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五轮学说是把眼部由外向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5个部分,并分属五脏,借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的关系,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眼病的基本理论。

本病多由泪腺分泌减少所致,属中医“神水将枯”范畴。《目经大成》谓:“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审视瑶函》谓其“视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莹。”目前国内对于眼症的中医分型尚无明确标准,多数医家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本病,而邹老师认为可在玄府理论的指导下治疗本病。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记载:“玄府者,汗孔也。”可知玄府指皮肤之汗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对眼科玄府的解释为:“眼中玄府为精、气、血等升运出入之通路门户。”邹老师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率先开展现代眼部解剖与中医脏腑分属相结合方式,从而认识眼部疾病,同时受凌耀星教授“腺体属玄府”观点的启发,从五轮、轮脏相关学说推论:肺主皮毛,白睛属肺,结膜位于白睛表层,则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副泪腺和开口于颞上穹窿部的泪腺均属于玄府。故泪腺分泌减少的中医病机为肺阴不足,玄府郁滞,津液不输,郁久化热,伤滓耗气。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发越,故外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曰:“若玄府郁滞,则目失滋养而减明;若玄府闭塞,目无滋养丽三光绝。”由此可见,综合分析其病因病机,可借此抓住疾病的根本。

二、从玄府论治干眼症

邹老师根据眼科玄府理论,结合轮脏相关学说,认为干眼症的治疗应在养阴基础上采用宣通眼部玄府之法,可起润泽之良效。

自拟治疗干眼症方:南沙参12g,北沙参12g,石斛12g,蚕砂(包)12g,麦冬12g,地肤子12g,熟地黄12g,黄精12g,枸杞子12g,乌梅12g,巴戟天12g,石菖蒲(包)10g,紫苏12g,浮萍12g,西河柳12g,千里光12g。

方中南沙参、北沙参、石斛、麦冬养阴生津;熟地黄、枸杞子、黄精滋阴明目;乌梅酸甘化阴;浮萍、西河柳、石菖蒲、紫苏通窍发汗利水;巴戟天温阳行气;千里光清热明目。该方养阴与发汗同处,寒温并用,有走有守,相得益彰。诸药合方,共奏宣通玄府、养阴生津之效。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肤子含维生素A,蚕砂含有大量多种维生素。同时,邹老师认为目前空调、电脑使用不当,导致眼球表面泪液蒸发过度,故在药物用法上常嘱患者用汤药蒸汽先熏目,然后内服,内外同治,可提高疗效。

三、治未病以防患于未然

《黄帝内经》首篇言“上工治未病”。邹老师认为治未病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以预防为主;二是结合疾病的演变过程,超前考虑治疗,也就是掌握疾病演变规律而治病之本。又如李东垣曰:“治标不治本,不明正理也。”干眼症在过度面对电脑、工作疲劳时更易出现,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中医提倡饮食宜忌,食物、药物皆具酸苦甘辛咸五味,有些干眼症患者病愈后服用辛辣之品宿疾又发,此即为饮食不节所致。又《审视瑶函》曰:“怒易伤肝,肝伤则目损。”《秘传眼科龙木论》指出:“病者喜怒不节,忧思兼并,致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随气上厥,逢脑之虚,浸淫眼系,轻则昏涩,重则障翳,眵泪胬肉,白膜遮睛。”因此,情志和调,放怀息虑,则玄府气机升降自如,百脉通畅,气血充沛,为防患目疾途径之一。

悦读中医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否会传染
白癜风涂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bm/1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