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难治性手部软组织感染的中医处理
患者马某某,女,65岁,慢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4-17予以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化疗后出现左侧手背及手心皮肤软组织重症感染,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利奈唑胺(斯沃)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5-21再次因为手背与手心感染加重入院,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氨曲南联合治疗后手背手心青紫面积扩大,采用利奈唑胺+莫西沙星+氨曲南病情无好转,又调整为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感染再次加重,考虑非典型病原体可能,停用利奈唑胺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加用替加环素,感染控制仍差,再调整为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手背与手心感染犯胃仍较前蔓延,予以利奈唑胺+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伏立康唑(威凡)静脉输注,两性霉素外敷。腕部桡侧也出现了感染灶。-6-12请会诊,本来下夜班,主管医生发来图片知道病情严重,医院,当时患者左手肿胀疼痛,色泽紫暗,左侧腕部也出现脓疱及红斑,双下肢关节变形,腰酸,胃痛,口干,淡而无味,食欲差,平素畏寒,查舌质淡白暗,苔白,中心因服用枸橼酸铋染黑,脉滑,尺脉沉弱,辨为肾阳不足,寒疽血瘀。 -6-12处方:麻黄3白芥子6炮姜9肉桂5鹿角胶12炙甘草6熟地60茯苓30蒲黄30五灵脂15清半夏20制附子10桃仁10白芷9皂角刺9 五付水煎服一日三次服一天一付半 二诊:患者服用中药后元手部及腕关节处痈疽明显减轻,肿胀疼痛消失,未再蔓延,食欲明显好转,大便2次/天,乏力,查舌质淡白,苔白,中心黑为服用枸橼酸铋钾染色所致,右手寸关滑,尺脉沉弱,左手寸关沉细弱,尺脉沉滑,辨为:阳虚寒疽,气血不足。 -6-16处方:麻黄3肉桂5炮姜9白芥子6熟地60炙甘草6鹿角胶12地肤子15黄芪90当归12制附子15白芷9皂角刺9王不留行15桃仁10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近日随访患者手部与腕部感染基本痊愈,无肿胀疼痛,唯有色素沉着,腰酸缓解,乏力也好转,自行活动自觉有力,食欲非常好。 昨日患者才服用6月16日所开药方,本来第一次开药的处方要求一天三次服用,一天一付半,但药房却把一付药熬了三袋,等于一天一付,6月12日晚开始喝了一袋,6月15日主管医生发图片已经好转了。6月18日已基本痊愈。 方剂分析与个人感悟 该患者从手部开始感染已历近两月,经本院多医院与天津的专家会诊将能够考虑的的感染及相应的抗细菌、抗真菌药基本全部应用了,但感染灶一直在蔓延。从中医角度考虑,病变部位紫暗,舌质淡白暗,脑海中马上闪出中医的阴疽证,所以采用阳和汤作为主方。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血,填精补髓;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善生精补髓,温肾养阳,以补草木之品补益之不足。二药相伍,则养血生精之力更著,寓阴中求阳之意。肉桂、炮姜温运脾肾之阳,散寒以通利血脉,并引熟地、鹿角胶之药力直达病所。麻黄辛温通阳散寒,发越阳气,以逐皮腠之寒邪;白芥子通阳散滞以消皮里膜外之痰结,炙甘草调和诸药。该患者腰酸,平素畏寒,下肢关节变形,舌质淡红,胃痛,可知其脾肾阳虚,故予以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正好合拍,而病变位于皮肤软组织,正好适合麻黄、白芥子发越皮肤腠理。加制附子以助阳和汤补阳,而患者舌苔白厚,食欲差,淡而无味,故加茯苓、清半夏以除湿滞,因舌质暗,疼痛,为血瘀,予以蒲黄、五灵脂以活血止痛,桃仁破血消瘀,加白芷、皂角刺以托毒排脓。患者服用两天后已明显好转。再会诊,邪已去其大半,舌苔好转,脉象也变化,虚像显出,右手寸关滑,尺脉沉弱,左手寸关沉细弱,尺脉沉滑,故在阳和汤的基础上加大剂量黄芪配当归以补气血,加强托毒排脓,加王不留行以活血消肿敛疮。患者6月18日开始服用第二方,今日(6月19日)已觉活动有力了。 现在抗生素应用广泛,但广谱耐药菌的出现是临床很棘手的问题,而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则能补充这一不足。而从中医角度,很多人看到这类感染的时候立即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从此患者看出临床上还有因为阳虚寒凝血瘀而所致的阴疽,所以在临床辩证是一定要注意,紧紧抓住患者四诊,准确辩证,不要受到西医“感染和炎症”病名的影响。二诊患者邪气祛除大半后,脉象出现虚像,《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在邪去大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正气的恢复,特别此患者感染已两月,大量使用抗生素,很多抗生素会影响患者脾胃功能,所以在治疗这类患者一定要注意其正气。其实西医治疗也一样,在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胸腺肽、免疫球蛋白冲击等手段其实也是提高免疫力,扶助正气。 郭宏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fuzie.com/dfzpz/11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扁圣课堂丨轻松学中药系列白话讲赤石脂阳
- 下一篇文章: 宝宝红屁屁,便秘消化不良怎么办这里都有